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多次就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近五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增强国际话语权,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基本建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胜利召开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透过教育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的当下,相比十七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提法有了重大改变: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提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高度契合。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特别是近五年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获得感更加充分,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加旺盛,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会手艺到技艺精、从可就业到能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面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高要求、新使命,惟有坚持不懈地全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才能不负历史重托和使命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应当有新作为: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既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本质作了明确定位。以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发职业技术类培训课程资源库,推进优质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为行业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立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和学历继续教育。开辟多种入学渠道,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企业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并举,建立合理的衔接机制。将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同步构建,中高职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相衔接。通过制度创新、政策配套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相适应、劳动者比例结构合理的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挑战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可以说,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是把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要彻底解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作为与产业发展关联度最高的一种教育类型,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长期经验来看,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通常基于产业与教育的良好合作关系。然而良好产教关系的模式并非固化的,也会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形式应在此过程中自觉地不断调整、丰富与创新。进入新时代,从新矛盾把握新期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以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的内涵,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齐头并重,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等多方面,拓展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实现路径。
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就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支产业大军的主体。按照十九大报告描绘的蓝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信息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这种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将会深刻改变岗位需求和职业结构。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现代化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服务“中国制造2025”,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服务脱贫攻坚,实施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打破我国职教“东强西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充分把中西部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并将其作为重要举措支撑中西部同步脱贫;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四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同样应该从职业教育开始着手。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院校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两种精神作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文化,将精神培养和提高职业技能有机融合,构建科学、完善、有效的培养机制,在培养方案中予以融入、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贯通、在工作生活中予以养成,将两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自觉追求,在校园中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过去的五年,职业教育的累累硕果已经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接下来的五年,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